

品種多樣

選料考究

真材實料

協(xié)同配合

清潔生產

“火眼金睛”

手工制作

傳統(tǒng)工藝

嚴控質量

滴滴香濃

供銷兩旺
走進清徐縣興盛香油坊,一股香味撲鼻而來。1999年,張建萍創(chuàng)辦興盛香油坊。20多年來,她始終堅持做手工小磨香油。張建萍說:“雖然產量不大,但石磨香油不破壞芝麻本身的營養(yǎng),最能吃出香油的味道。”如今,這位“香油姐”的香油等產品不僅在清徐、省城很受歡迎,還銷往交城、孝義等地。
承接老工藝
上世紀80年代,張建萍結婚后,日子過得并不富裕。她和丈夫先后做過醋,賣過豆腐,但并沒有維持太久。孔村有生產小磨香油的傳統(tǒng),上世紀50年代就曾經開辦過小磨香油合作社。張建萍和丈夫決定,延續(xù)這一傳統(tǒng),辦一個小磨香油作坊。
1999年,38歲的張建萍和丈夫開始籌備。當時,家里只有4000元存款,遠遠不夠。她又貸款2萬元,辟場地、買設備,請來掌握傳統(tǒng)小磨香油技藝的師傅,興盛香油坊就這樣起步了。
“萬事開頭難,剛剛做香油,一個月都賣不出去20斤,”回憶起起步時的艱難,張建萍仍深有感觸,“買根水管都舍不得,洗芝麻用的水都是一桶一桶地提?!?/p>
傳統(tǒng)工藝生產的優(yōu)勢,讓小磨香油的香味飄得越來越遠,興盛香油坊漸漸得到當?shù)叵M市場的認可,名氣也漸漸傳開了??捎捎趫龅匦。a能受限,雖然足以維持運營,但張建萍的興盛香油坊并沒有太大發(fā)展。機會出現(xiàn)在2009年,張建萍通過土地置換,香油坊的生產場地得到擴充。有了場地,她買設備、擴產能,同時拓展市場。小磨香油的產量也逐漸遞增,每次開工的產量從100斤、200斤,達到了如今的500斤,年產銷量達到7萬斤左右。
同時,張建萍豐富產品種類,從小磨香油單一品種增加到胡麻油、菜籽油、芝麻醬、花生醬、火鍋醬等生產。
磨出好滋味
“石磨香油耗時費力,產量也小,”張建萍說,“但石磨磨制的好處就是低溫研磨,整個磨制過程的溫度只有60多攝氏度,這一溫度下,香油中的主要芳香物質及功能性營養(yǎng)成分幾乎不受任何損失,而且越磨越香;機制香油在生產過程中產生260℃的高溫,大部分營養(yǎng)成分已遭到破壞?!?/p>
正因如此,20余年來,興盛香油坊始終堅持傳統(tǒng)工藝。香油生產的全流程,洗芝麻、晾干、炒制、排煙、上磨等一道道生產工序幾乎全部使用人工。隨著技術的進步,部分流程使用了機械,但最關鍵的磨制流程仍使用石磨,最大限度保持了香油的營養(yǎng)價值,以及“香”“綿”的口感。
隨著人們飲食結構更加豐富,特別是火鍋店越來越多,張建萍也順應市場,相繼開發(fā)了芝麻醬、花生醬等品種,產品銷路進一步拓展?!昂妥鱿阌鸵粯樱d盛香油坊的芝麻醬、花生醬從原料、生產過程都保質保量,沒有任何添加。”她用產品贏得了市場,銷路也一步步打開了。
盡管企業(yè)規(guī)模不算太大,興盛香油坊與創(chuàng)辦之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語。當初,香油坊養(yǎng)一家人尚且吃力,如今,香油坊的工人也增加到10多人,五六戶親戚的主要勞動力都在這里工作?!半m然掙得不是很多,但總是能為大家補些家用?!睆埥ㄆ颊f,也算為一些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就業(yè)機會。
開拓新市場
不管是太原市辦的農產品展覽,還是清徐縣農產品展銷會,張建萍都會積極參與。對于一家作坊型小企業(yè)來說,打開市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目前,興盛香油坊的主要市場目的地為集貿市場,農村的婚宴禮品等,大型超市、連鎖便利店對張建萍的產品而言還尚待開發(fā)。
而且,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,也給她帶來不小的壓力。“芝麻、花生的成本是固定的,但成品的價格卻相差很懸殊?!睆埥ㄆ颊f,芝麻的正常市場價格一般是6元/斤左右,2斤多芝麻出一斤油,加上人工、水、電、機器等成本,一斤香油的成本價就在十七八元,可市場上有些香油才賣到10元/斤左右,明顯不正常。然而,即便是這些質量得不到保證的產品,仍然有它的市場。在做好產品的同時,張建萍也希望相關部門能加大監(jiān)管力度。
聽說剛剛開放太原古縣城要辦一個農產品扶貧超市,張建萍為自己的產品重新設計了包裝、標簽,還特地為香油系列產品注冊了“香油姐”的新商標?!耙豢诩兿阌停猿霭倌晡??!睆埥ㄆ枷牒昧藦V告詞,準備走向更大的市場后,讓更多的人了解、接受自己的產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