妻子不幸患上了腦溢血,從此癱瘓在床不會說話。丈夫十年如一日照顧,喂飯、按摩、教說話、講故事……日子一天天過去,如今妻子不僅能開口說話,還能在別人的攙扶下慢慢走路。丈夫用時間和真情,換來了美好的改變。
悉心照料
住在安寧街89號院的吳富喜今年62歲,妻子孫俏林比他大1歲,10年前突發(fā)腦溢血,昏迷7天后終于醒來。然而,她的右側身體失去知覺,不能說話,整日臥病在床。吳富喜很心疼,暗暗下決心要盡全力照顧,一定要讓她站起來,再張口說話。
孩子成了家,有了自己的生活,吳富喜不愿意麻煩孩子,包攬了看護重擔。他每天6時起床,先用熱毛巾為妻子敷關節(jié),再用艾草揉搓肌肉。醫(yī)生叮囑,右腿要每天按摩,防止肌肉萎縮。他跟醫(yī)生學了按摩手法,回家后對照人體穴位圖和視頻反復練習,逐漸他對足三里、陽陵泉等穴位稔熟于心,閉著眼也能精準找到。
起初一段時間,妻子無法吞咽,只能吃流食。為了給她增加營養(yǎng),吳富喜每天要準備五六種新鮮蔬菜,用攪拌機打碎,每隔4到5個小時就喂一次。在他的照料下,妻子臥床那些年,從未生過褥瘡,家里也清清爽爽,親友們來看望,總夸他很細心。
重學說話
腦溢血影響了語言功能,過了挺長一段時間,妻子依然啥也說不出來,就連極其簡單的“嗯”都很吃力。吳富喜準備了“教具”,開始從頭教她說話。
他在屋里貼滿畫報,從1到10等數(shù)字,到簡單的人、口、手等常用字,再到復雜一點的生活、美好、希望等詞匯。臥室的墻上,掛著手寫聲母表和常用的詞卡,他每天與妻子面對面,不厭其煩地,反復示范“啊”“哦”等基本口型。他找來棉簽,按壓妻子的舌頭,幫她找發(fā)聲的感覺。
簡單的“吃飯”,妻子要練習好幾天才能清晰表達。她著急時,總把“水”說成“灰”,他就含著一口水,夸張地向她展示舌位,直到妻子讀準確。
逐漸,妻子能說出的字越來越多,令他驚喜。吳富喜說:“那段時間,像當初教孩子那樣,挺磨人的,不過看著她一點點地進步,我就特別高興?!?/p>
經(jīng)過3年多的堅持,妻子終于能進行簡單的對話交流了。帶妻子到醫(yī)院復查,醫(yī)生對于她在語言上的改變也非常吃驚。
慢慢變好
為了給妻子做上肢的康復訓練,吳富喜利用廢舊物品,制作了簡易牽引繩,裝在門框上。每天,他讓妻子握住牽引繩,托著她僵硬的手臂去夠拉環(huán)。從一開始只能輕輕拉一下,到后來能堅持挺長時間,拉動的幅度也慢慢變大。每一點進步,他都看在眼里,喜在心頭。
2021年,玉園南社區(qū)網(wǎng)格員楊恩英到社區(qū)工作,得知了這家人的特殊情況,此后,她經(jīng)常入戶,搭把手做點啥。她欣慰地說:“每隔一段時間,都能看到孫大娘的進步,真替她高興?!?/p>
今年“五一”假期,楊恩英值班,又登門看望。孫俏林正拄著拐杖在客廳里慢慢走,一見面,她面露微笑,一字一句地打招呼:“小楊,你來啦。”
這么多年,吳富喜默默守護著妻子,贏得了周圍人的點贊。他說:“她年輕時為家操勞,現(xiàn)在該我照顧她了?!边@句樸實的話,道出了夫妻間最深沉的真情。